2019考研政复习指导卷含答案(5)
唯物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它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两个同等程度范畴 2.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指导。实际上,由于地球自转轴存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北极星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现阶段北极星是指小熊座α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极星,而到了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成为北极星。以上材料说明 A.时空是人们主观经验的产物 B.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C.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3.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指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这句话的哲理在于 A.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 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 C.“我”是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主宰 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4.“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种观点是 A.辩证法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静止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静止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C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6.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即光年)来测量的。这说明 A.时空是无限的 B.时空是绝对的 C.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D.时空是人们意识的产物 7.《苹果第一季度营收超华尔街预测》出炉。这篇行文流畅的报道是由一套自动化系统撰文发布的。这套系统每个季度能写出3000篇这样的报道,而同时,它对美联社的写作风格了如指掌。“机器人写稿”说明 A.实践不再局限于人的实践 B.机器可以进行独立的思维 C.人类可以制造工具延伸和扩展人脑的意识活动功能 D.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限的 8.当“新视野”号穿越漫无边际的孤寂与黑暗,把冥王星的清晰照片传回地球,似乎所有清澈的眼睛,都把目光投向深不可测的鸿蒙太空。沸腾在人们心里的,不仅是对天文的好奇,更有一种难言的感动。最遥远的行星,在人们心里引起最切近的感动。有网友所言,这是无可救药的泪点,若宇宙浪漫,便感动何妨?关于“感动”判断正确的是 A.人脑是“感动”的源泉 B.“感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感动”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D.“感动”是对浪漫宇宙的直观反映 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10.“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因素,它说明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1.望梅能短暂止渴,但不能真正解渴。这说明 A.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B.意识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12.有两个大陆观光团到台湾岛旅游,路径一旅游景点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其中一位导游连声说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台湾赫赫有名的迷人酒窝大道。虽是同样的情况,两位导游却有截然不同的说法,从哲学角度说明 A.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B.面对不同的客观事物,意识也会有所不同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3.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人们在看待转基因食品的问题上往往出现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这说明 A.意识只能反映现存的客观事物 B.意识具有主观性特征 C.意识不受客体制约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4.法国科学家研发出机器人娃娃iCub ,iCub能模仿儿童的头部活动和眼睛活动,能爬行和坐立,并能准确地握住东西,类似3岁儿童的行为。科学家还尝试在机器人身上模拟人类的语言学习能力。机器人娃娃iCub的行为告诉我们 A.机器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B.机器人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C.机器人能模拟人的某些行为,代替人某些活动 D.机器人具有比人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15.2015年8月28日,苹果公司正式对外发布邀请函,宣布将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9日上午10点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发布会。发布会将推出iphone手机的第9代产品。苹果公司从2007年推出第一款iphone开始,就在不断打破传统的框框,不断地改变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有数据显示,2015年前2个月,苹果公司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接近40%,在日本接近50%,在中国接近3分之1。苹果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表明 A.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历史性活动 C.实践是社会性活动 D.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16.回顾工业文明300年的历史,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我们似乎在与大自然的对立中赢得了先机。然而,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恩格斯就曾提出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这一警语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人与自然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B.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 D.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这句话以高度的科学抽象和深刻的哲学概括,规定了哲学的物质范畴。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C.不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同物质本身混为一谈 D.物质都是人们感官可以直接感觉的 2.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一致的有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天不变道也不变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3.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4.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个所谓的“飞矢不动”理论。他认为“飞行的箭是静止不动的”。其道理是:箭在飞行的某一时刻,必定是处在某一位置上,它不能同时占有两个位置;因此,箭在这一个时刻应当是静止的。可是,箭在这一个时刻静止在这个位置上,另一个时刻静止在别的位置上,于是整个过程皆由这样一系列的静止来构成,而静止的总和不能构成运动,静止的总和当然还是静止。所以说飞行的箭是不动的。芝诺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运动是间断性和不间断性矛盾统一 B.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C.不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5.所谓,一学习就不开心了,一不开心就不学习了,一不学习就开心了,一开心一天就过去了。就像一首歌唱到“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段话表明时间具有 A相对性 B有限性 C不可逆性 D一维性 6.长期以来,人们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看作是揭示空间特性的绝对真理的体系。而德国数学家黎曼在19世纪中提出了另一种几何学,打破了很多人平时认为理所应当的常识,比如黎曼几何学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种创新性的理论在当时并不被重视,甚至受到嘲讽,但是在后来却成为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的重要数学工具,可以用来反映天体运行的大尺度宇宙空间的特性。这一事实说明 A.欧几里得几何学是完全错误的 B.空间的特性是相对的 C.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D.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 7.美国研究人员最近使用一种脑——脑直连方式,让5对受试者通过互联网传递大脑信号来玩问答游戏。这一实验的详细过程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上,首次证明了两个大脑可以直接连接,且无须发声,一方就能准确猜出另一方的想法。这说明 A.意识来源于人脑 B.科技手段可以加强人某一方面的能力 C.人们对意识活动的认识不断得到发展 D.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精神的力量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9.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和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句话表明 A.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B.人的活动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C.人以自己的活动来改造世界,而动物只能以本能来适应环境 D.意识先于物质,决定物质 10.世界艺术家协会主席吴国化说:“世上本无鬼,是人出鬼意。”既然如此,那么人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脑是对物质世界的歪曲反映 B能够从物质世界找到原型 C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人脑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1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其雄性叫“凤”,雌性叫“凰”,总称叫“凤”或“凤凰”。据《雨雅·释鸟》所记载,凤凰的形体为“鸡头、蛇颈,燕领,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可见,凤与龙一样是一个虚构的神物,象征吉祥和永生。有关凤凰的传说表明 A.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3.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约等于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A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C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D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考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基本内容 【解析】物质是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恩格斯明确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并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或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故AC项错误,B项正确。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不是同等的范畴,故D错误。 2.【答案】B 【考点】马克思主义运动观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否则将导致形而上学,故B正确。时空具有客观性,故A项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C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 3.【答案】A 【考点】马克思主义运动观 【解析】题干中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天地、阴阳、山川的变化,都是自然界自身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A项正确。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故B项错误。C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D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说法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故不选。 4.【答案】D 【考点】马克思主义运动观 【解析】题干的观点只看到生与死的联系,没有看到生与死的区别,只看到绝对运动,没有看到相对静止,认为生与死的转化是无条件的,犯了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故本题选择D,其他选项皆不符合题意,故不选。 5.【答案】D 【考点】马克思主义运动观 【解析】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A项偷换概念,故不选。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B项偷换概念,故不选。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D正确。C项只看到了运动与静止的区别,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性,故C错误。 6.【答案】C 【考点】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解析】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故A项错误。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故B项错误。时空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D项不选。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故选C项。 7.【答案】C 【考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解析】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故A项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机器人不能进行独立的思维,故B项错误。机器人执行的是人类预设的程序,是人意识的创造物,是人类智力的扩展和深化,是人们更好改造物质世界的工具,故C项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性以及人类实践发展水平的制约,故D项错误。 8.【答案】C 【考点】马克思主义意识观 【解析】题中的“感动”属于意识,意识的源泉是物质,故A项错误。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故B项错误,C项正确。“感动”是对浪漫宇宙的能动反映,故D项错误。 9.【答案】B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析】“观念地存在着”即意识,人们通过劳动将意识转化为现实物质,即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故B项正确。ACD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 10.【答案】B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析】精神的力量属于意识,物质的力量属于物质,意识可以通过实践变为物质,即精神的力量可以通过实践变成物质的力量,故B项正确。ACD项皆是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 11.【答案】D 【考点】马克思主义意识观 【解析】“望梅”属于意识层面,“解渴”属于物质层面,意识层面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层面的东西,故选择D项。A本身正确,但题干强调的不是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而强调的是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与题意不符,故不选。精神可以通过实践转化成物质,故C错误。B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12.【答案】C 【考点】马克思主义意识观 【解析】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题干中两位导游对同一处景观做出了不同的反映,表明意识具有能动性,故选C项。A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不选。B项本身正确,但题干中是面对的是同一个事物而不是不同的事物,与题意不符,故不选。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13.【答案】B 【考点】马克思主义意识观 【解析】题干中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产生了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表现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故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而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的客观事物,还能对过去已出现的、未来将出现的事物进行反映,故不选。意识不仅受到客体的制约,还会受到客观规律以及人类实践发展水平的制约,故C项错误。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考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解析】电脑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形式,有明显的机械性,没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是近似、部分地模拟人脑的思维功能;人脑则由千亿个神经细胞构成,是结构最为复杂的物质形态,它是最高级的运动形式一一思维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故AD项错误。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机器人不能进行实践,只能通过程序模拟人的某些行为,代替人某些活动,故B项错误,C项正确。 15.【答案】D 【考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解析】ABCD都属于实践的基本特征,但产品的“更新换代”主要体现了实践的“自觉能动性”的特征,正是因为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所以苹果公司的产品才能够不断地“更新换代”,故本题选择D。 16.【答案】D 【考点】实践的作用 【解析】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或水平,故D项正确。人与自然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并非绝对对立,故A项错误。BD项过于绝对,主张消极适应环境,否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故不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