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心理学考研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C 。见普心教材16 页 2.答案:D 。行为不属于心理过程。 3.答案:A , 缩手反射属于无条件反射,自动,迅速地发生, 所以由脊髓来负责。 4.答案:B。顶叶负责躯体运动。 5.答案:A。研究注意的范式之间的区别 6.答案:D。注意理论的内容及应用 7.答案:D 基本味觉包括酸,甜,苦,咸。 8.答案:D。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惰化现象的原因 9.答案:B。知觉的四大特性之间的区分 10.答案:B。似动现象的四种类型 11.答案: B。深度知觉的线索中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的区分 12.答案:C。思维中问题解决的分类 13.答案:A。社会心理学中群体思维的特点 14.答案:C。思维的分类 15.答案:B。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16.答案:A。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 17.答案:B。气质类型的不同表现 18.答案:D。社会心理学中的合作现象 19.答案:B。认知风格的区别 20.答案:A。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21.答案: B。儿童动作发展的条件 22.答案:C。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23.答案:C。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4.答案:D。儿童游戏理论及不同理论的分类 25.答案:B。成年早期智力发展的理论 26.答案: A。托尔曼认知学习理论 27.答案:C。加涅的学习分类 28.答案:B。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 29.答案:D。德韦克成就目标理论 30.答案:C。 31.答案:D。迁移理论及迁移的分类 32.答案:B。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中不同重要人物的贡献 33.答案:C。费希纳的对数定理 34.答案:C。提取诱发遗忘的定义 35.答案: D。自变量的分类 36.答案:D。波普尔的证伪理论 37.答案:B。费希纳定律的前提假设 38.答案:A。 39.答案:C。视觉现象中的闪光整合 40.答案:C。词的类型为组间变量,每组只接受靶子词和非靶子词中一种处理;辨别条件为组内变量,每组被试都同时接受了辨别高低两种处理。 41.答案:B。实验设计的类型及变量区分 42.答案:A。实验设计的类型及变量区分 43.答案:B。影响效度的因素 44.答案:B。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选项中每行数据有规律地变化地,其中B 的变化步奏最大,故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大。 45.答案:B。显著性水平越大, 临界值就越小,置信区间范围:[x-Z*S,x+Z*S ] 46.答案:C。次数分布表的类型 47.答案:A。导出分数的性质 48.答案:C。 49.答案:A。几种统计分布与样本容量的关系 50.答案:D。二项分布的计算及应用 51.答案:C。x?检验的适用条件 52.答案:A。统计检验方法运用的条件 53.答案:C。相关系数的解释 54.答案:B。测验的发展及分类 55.答案:C。比率智商公式的运用 56.答案:A。效果量的概念和作用 57.答案:D。不同信度类型的区别 58.答案:D。常见心理测验的应用 59.答案:D。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 60.答案:B 61.答案:B。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 62.答案:A。 63.答案:C。测验的分类 64.答案:A。不同统计指标的意义 65.答案:D 二、多项选择: 66.答案:ABCD 67.答案:BCD A 属于平衡觉感受器分布部分 68.答案:CD . A 属于回避-回避型冲突;B 属于接近-接近冲突 69.答案:ABD 70.答案:ABCD 71.答案:BC 72.答案:ABC 73.答案:ACD 74.答案:ABC 75.答案:AC 三、简答题 76. (1)无意义音节:若干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 (2)节省的百分数= (初学所用时间-重学所用时间)/初学所用时间*100%。 (3)要点是先快后慢,最后变化很小,遗忘和保持都是时间的函数 (4)在学习之后,遗忘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最初进展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77.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在计划外部语言时,内部语言起着重要作用。 内部语言的特点是: 1. 隐蔽性。在进行内部语言时,需要语言器官的参与,只是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语音不显著。 2. 简略性。内部语言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大量的句子成分被省略。这与内部语言的执行控制能力有关。 78.随着儿童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增长,儿童对父母,教师的依赖逐渐减少,更加平等关系的同伴交往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儿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同伴提供了儿童学习的榜样,通过相互学习,儿童认知能力和技能都得到更快的发展。 2. 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有利于儿童的观点采择,共情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3. 通过同伴交往,儿童对归属感,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 总之,同伴关系对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其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儿童孤僻,缺乏基本的交流技巧,认知能力发展受阻等,对儿童的身心造成长远的影响。 (该题目在教材上没有明确的答案,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平时积累来回答。可以从智力,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社会认知,道德等方面。在结尾处,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79.编制心理测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测量目的:明确测量对象,测量的心理功能是什么,以及测量的用途。 2. 编订测量计划。确定测量覆盖的内容范围,以及在每个内容点上的权重。 3. 编辑测量项目:收集测量资料,选择测量项目的形式,编写测量的项目。 4. 预测与项目分析。通过预测来估计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以进一步筛选项目。 5. 合成测验:选择合适的项目,编排项目并编制复本。 6.测量的标准化:包括实测内容,实测过程,测量评分和解释测量分数的标准化。 7.鉴定测量:确定测量的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 8.编写测量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测量目的,功能,理论依据,测量内容和方法,评分方法,信度,效度等内容。 (点评:该题目在书上有很明确的答案,注意大题时,先把关键要点写出来,再稍加拓展,细节说明无需写得过于详细) 80.(解析:首先明确该实验设计属于两因素被试间设计,总共有2*3=6 种实验条件,每种条件下有10名被试。那么,根据公式,df(A*B)= (p-1)*(q-1)=2*1=2, 或者MS =SS/ df ....... ②df (组内)= (pq-1)(n-1) =5*9=45..........③ F= MSb / MSe..........⑤(点评:该题目出得比较简单,只要平时练习过该类型的题目,应该都能做对) 四、论述题 81. 1、萨洛维(P。Savlovey)和梅职(D.J.Mayer)认为:情绪智力,简称情商,它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商也就是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并不取决他的智商,而是情商,情商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地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的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创造性的激励行为。 2、子女教育,职场适应,婚姻关系都涉及到沟通和对他人的理解与感知层面,所以,如果情商低,无法在婚姻中调控之际的情绪,也无法很好的共情和理解对方,那么在高的智商也没用。 3、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我们要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发挥自己的理性思维等。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商,情商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帮助我们更好的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对自我内部体验的阶级方面和消极方面更开放。持开放的态度,对自己的情绪做积极的调控,从而维持自己良好的身心状态,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8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联结强度可以通过外界的强化来改变。具体而言,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是:操作-----强化。在特定情境下,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行为,紧随一个强化刺激,该行为再次出现则再次予以强化, 那么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从而形成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这就是学习过程。斯金纳认为,任何学习或行为的发生和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其中,强化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通过在个体行为反应之后,呈现愉快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频率增加,负强化通过在个体反应后,消除厌恶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增加。除了强化来,也可以通过惩罚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即呈现厌恶刺激或消除不愉快刺激。但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举例:要塑造儿童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根据该原理,儿童饭前洗手的行为是自发的, 当儿童执行了该行为时,给予口头上的夸奖,或者奖励给儿童他喜欢吃的食物。通过反复的正强化,儿童最终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 83. (1)实验程序:将被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试观看负性情绪刺激,另外一组被试观看正性情绪刺激。同时进行fMRI 扫描。 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大脑半球(左半球,右半球)* 刺激类型(正效价,负效价).其中大脑半球为被试内变量,刺激类型为被试间变量。因变量:被试的左右半脑的激活情况。需要控制的额外变量: 1.被试的性别,利手性。两种条件下男女被试的人数相同,并且全部为右利手。 2.被试的年龄。可以将年龄作为一个协变量,通过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排除年龄的影响。 3.被试的疲劳和厌倦等情绪。在实验刺激中插入部分中性刺激,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呈现材料刺激。数据分析:获得被试在正性刺激条件和负性刺激条件下的左右半球激活程度(中性刺激条件下的数据不进入数据分析)。然后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 (2)如果:对于两组被试, 右半球的激活都显著高于左半球的激活,说明无论情绪刺激的效价如何,都是主要由右半球负责加工, 这就支持了半球优势假说。 (3)如果:对于负性情绪组,右半球的激活显著高于左半球,对于正性情绪组,左半球的激活显著高于右半球,说明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分别进行加工的。该结果就支持了效价假说。(点评:该题目涉及到了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认知神经科学,出题的思路比较传统, 但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新颖。对于了解了fMRI 这一技术的同学来说,该题目应该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