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认识论:2个核心
2个核心:社会、人 社会(物质要素、基础、本质、结构) (物质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PS1:社会与自然(可持续、协调) 1、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b、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维护生态平衡,自觉控制人口增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a、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 b、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c、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d、将人类生活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基础)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本质)如何理解社会的本质,这是历史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 1、经济结构:基础性的结构;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所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2、政治结构:又称政治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政权是核心) 3、观念结构:又称思想(或观念)的上层建筑,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点、艺术思想和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及其联结方式。 人(本质、价值、自由) (本质)(唯物史观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比较) 1、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资产阶级"人性论"-生物属性。 2、规定人的本质最主要的是(生产关系);资产阶级"人性论"-抽象的共性。 3、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资产阶级"人性论"-永恒不变的人性。 4、在阶级社会,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资产阶级"人性论"-超阶级的"人性论". (价值)(唯物史观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1、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 2、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内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3、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PS2:真理与价值 1、真理是人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符合人的利益。 2、价值体现的是客观事物对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意义,是一种主体尺度,它推动人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 3、认识真理和实现价值对社会都是重要的。认识真理是实现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价值是认识真理的动力和归宿。 (自由)(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 PS3:自由与必然 1、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的统一; 2、必然是事物发展一定如此的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的正确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自由在于认识和把握必然并利用必然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4、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