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史纲必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八七会议 (1)内容: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意义:开始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四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2)意义: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1.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1)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意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 缺点:存在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错误规定。 (2)1929年兴国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3)阶级路线和分配方法 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2.三次“左”倾错误: 党内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2)意义: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