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复习备考模拟试卷(9)
10.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本身的创造性;意识活动对人体的控制作用;意识通过人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五、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它包括了物质观、运动发展观、规律观和意识论。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其次,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 第三,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2.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总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中。 这个观点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有二:一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条件论的思想。联系是普遍的,而具体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者是条件论者。但又不唯条件,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又在创造条件和改变条件。二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整体性的思想。和系统论一样,唯物辩证法认为,从功能上看,整体常常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全局观念。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2(附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c)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实践的主体是(B)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实践的客体是(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实践的中介是(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C) 相关Tags:复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