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心理学之社会心理学笔记辅导(15)
社会态度的层次与方向 社会态度是个多层次的心理结构 1.社会定势的层次 ◆四个层次,第一为基本固定定势——个体对外界情境的直接反应; 第二层次——调节日常生活行为; 第三层次——调节个体某些行为系统; 第四——最高层次,调节行为的整体性 ◆ 知、情、意三因素在社会定势的最高层次中的地位不一,比重不同。 2、社会态度的层次性与行为的关系 ◆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 1)皮埃尔: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T.Lapiere, 1934美国西海岸,与一对中国留学生夫妇旅行, 2)盖洛普:态度与行为一致! 盖洛普,1936成功地预言了罗斯福总统的当选预测票数与实得票数相差 < 1%、 3)费希本与艾赞:一般态度与多重行为一致 一般态度与特定行为低相关,与“多重行为尺度”高度相关。 4)佩因罗德的研究总结 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 5)金盛华: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行为是态度与情境压力的函数。一种具体行为的发生与否,取决于行为后果的价值。 价值判断的两个内容:预期的满足水平;可能付出的代价。当态度不能决定行为的指向时,仍会影响行为的方式。 ◆ 态度与行为关系的分析:从以上结论可知 ◇情感与认知所起的作用不同导致言行不一; ◇同一对象具有的不同属性、特征导致了言行不一; ◇当时情境的影响: 社会态度的方向 正向(积极拥护、参与); 负向(抵制反对) 中性(观望) 异向态度(钻空子、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