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生物化学复习资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1、外源性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和寡肽后被吸收 蛋白质消化的生理意义 由大分子转变为小分子,便于吸收。 消除种属特异性和抗原性,防止过敏、毒性反应 胃中的消化 小肠中的消化(小肠是蛋白质消化的主要部位) 胰酶是消化蛋白质的主要酶,最适pH为7.0左右,包括内肽酶和外肽酶。 内肽酶(endopeptidase):水解蛋白质肽链内部的一些肽键,如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 外肽酶(exopeptidase):自肽链的末段开始每次水解一个氨基酸残基,如羧基肽酶(A、B)、氨基肽酶 氨基酸的吸收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吸收形式:氨基酸、寡肽、二肽 吸收机制: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 氨基酸吸收的载体 载体蛋白与氨基酸、Na+组成三联体,由ATP供能将氨基酸、Na+转入细胞内,Na+再由钠泵排出细胞 载体类型:中性氨基酸载体、碱性氨基酸载体、酸性氨基酸载体、亚氨基酸与甘氨酸载体 γ-谷氨酰基循环 γ-谷氨酰基循环(γ-glutamyl cycle)过程 谷胱甘肽对氨基酸的转运 谷胱甘肽再合成 肽的吸收 利用肠粘膜细胞上的二肽或三肽的转运体系 此种转运也是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 吸收作用在小肠近端较强 3、蛋白质在肠道发生腐败作用 概念: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和吸收的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所起的作用 腐败作用的产物大多有害,如胺、氨、苯酚、吲哚等;也可产生少量的脂肪酸及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的物质 假神经递质:某些物质结构与神经递质结构相似,可取代正常神经递质从而影响脑功能,称假神经递质 氨的生成和其它有害物质的生成与临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