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生物化学复习资料:DNA的理化性质
一、DNA的变性 概念:在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下,DNA双螺旋结构解为单链的现象称为变性。 变性不会破坏DNA的共价键结构。只是破坏DNA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变性后的特点: 特点:1.紫外吸收增加。 增色效应:DNA变性过程中,其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变性因素:强酸碱、有机溶剂、高温等等。 影响因素:1.G+C含量。 2.DNA的复杂程度(均一性):均一性好,则熔解温度范围窄。 3.介质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高,则Tm值高。 二、DNA的复性 概念:变性DNA重新成为双螺旋结构的现象。 特点:紫外吸收减少。 减色效应:DNA复性过程中,紫外吸收减少的现象。 常用的复性方法:退火。 (温度缓慢降低,使变性的DNA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三、核酸分子杂交 概念:不同来源的核酸链因存在互补序列而形成互补双链结 构,这一过程就是核酸杂交过程。 包括 DNA―DNA 杂交 。 DNA―RNA 杂交。 RNA―RNA 杂交。 原因:不同核酸的碱基之间可以形成碱基配对。 用途: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基因工程操作的常用技术。 四、核酸酶 1.概念:核酸酶是指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 2.依据底物不同分类 DNA酶(deoxyribonuclease, DNase):专一降解DNA。 RNA酶 (ribonuclease, RNase):专一降解RNA。 3.依据切割部位不同 核酸内切酶:分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非特异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5´→3´或3´→5´核酸外切酶。 4.化学本质(蛋白质) 作用底物(核酸) 生物体内的核酸酶负责细胞内外催化核酸的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