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心理学模拟题:学习策略及教学策略
一、选择题 1.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认知策略( ) A.学生看书的时候碰到不会的单词就查字典 B.为了记住要点,看书时划出关键词 C.学完功课时自己进行测验 D.为了提高效率,选择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地方学习 2.以下哪一个是元认知策略的例子( )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3.以下哪一个不是资源管理策略( ) A.习惯在固定的一个地方上自习 B.相信自己努力就可以学好 C.碰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D.常常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4.司机开车的时候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眼睛看观后镜,这是注意的( ) A.转移 B.集中 C.分配 D.稳定 5.一般说来,注意的 是一种技能。( ) A.转移 B.集中 C.分配 D.稳定 6.记忆圆周率“3.14159……”时采用口诀“山颠一寺一壶酒……”,这种加工策略是( ) A.位置记忆法 B.首字联词法 C.限定词法 D.关键词法 7.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形式interesting,由于有了昨天的基础,今天学习特别快。这属于( ) A.前摄促进 B.倒摄促进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8.学习的“倒摄抑制”是指( ) A.先学的东西由于受到后学东西的干扰被遗忘了 B.原来的观念太根深蒂固,影响了新知识的接收 C.学习某件事有助于以后学习类似的东西 D.后来的知识是原先学的知识更加巩固 9.当朋友给我念一串电话号码时,我只记住最后几位数字,这种现象叫做( ) A.首位效应 B.近位效应 C.登门槛效应 D.门面效应 10.下面哪一种复述策略是“过度学习”( ) A.把大的知识块分成小单元学习 B.刚刚听完的课,马上复习一遍 C.每次从头到尾看完一遍书就盖上回忆一下 D.考前临时抱佛脚 11.看完文章时,以金字塔的形式把要点呈现出来,这种编码策略叫做( ) A.作关系图 B.列提纲 C.运用理论模式 D.画地图 12.以下的分类哪一个不属于元认知策略( ) A.计划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13.看阅读题的时候,带着问题去看文章这种元认知策略是( ) A.调节策略 B.注意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控策略 14.关于任务难度与努力程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任务越简单,越能激励自己努力 B.任务越难,越能激励自己 C.中等难度的任务比太难或太易的任务更容易激励自己 D.任务难度与努力程度没有关系 15.以下哪种不属于学业求助策略( ) A.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B.向成绩优秀的学生请教 C.上网查资料 D.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给学弟学妹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的作用有哪些? 2.学生常常需要鼓励自己不断努力,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一、选择题 1.B (解析:认知策略是学习过程中,为了学好而采取的措施;A和C都属于对学习的管理,使元认知策略,D是资源管理策略。) 2.D 3.D 4.C 5.C 6.C 7.A 8.A 9.B 10.C 11.B 12.D 13.D 14.C 15.D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元认知?元认知的作用有哪些? 答: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它监视和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它负责评估学习中的问题,确定用什么学习策略来解决问题,评价所选策略的效果,并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就是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这些过 程的能力。 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这就是元认知的作用: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即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元认知控制则是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即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因此,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对目前认知任务的认识、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2.学生常常需要鼓励自己不断努力,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系统性的学习大都是需要意志努力的。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需要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可以尝试一下这些方法: (1)激发内在动机 对学习本身就有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种重要的内在学习动机,它可以使人持续学习下去,敢于克服障碍,迎接挑战,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可以 自我培养的。 (2)树立为了掌握而学习的信念 每个人学习时都带有不同的目的,这些学习目的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追求好成绩,即所谓的绩效目标,这种人一般特别注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行。另一类则特别注重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即所谓的掌握目标,这种人敢于迎接学习挑战,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挑选学习任务时,要挑选那些具有中等难度的任务。中等难度的任务比太易或太 难任务更能激励自己。 (4)调节成败的标准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自己能力的变化,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成败标准。如果标准一直过高,自己总不满意自己,结果会造成自责、自卑和情绪低落。相反,如果标准一直过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造成盲目的自信,学习也受到影响。因此,只有适时调整自己的内在 的成败标准,才能维持自己的学习自信心。 (5)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 一般来说,在学习成败之后,人们总会找这样那样的原因。归因的方向直接引导着 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自我归因。 (6)自我奖励 当学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后,要设法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奖励。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暗示自己成功了,也可以是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等。但是,要注意,并不是只有获得好成绩后才能获得奖励。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每个人都可在自身的起点上进步和发展。只要自己取得了满意的进步,即使外在分数不高,也值得奖励。因此,要为了掌握而学,要引导学生设立自己的成败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