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模拟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匿名 2019-03-09 10:39:43 热度:

一、单选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B.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C.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2.下列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A.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D.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区别的标志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成熟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较强

C.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服务

D.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D.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5.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是

A.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D.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6.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

A.实行股份制 B.实行股份合作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

7.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A.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D.政企职责分开

8.在现阶段,建立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的原因是

A.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B.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C.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D.保持价格和价值一致,实行等价交换

9.按照产权清晰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拥有的权利为

A.经营自主权B.财产所有权C.自主决策权D.法人财产权

10.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制的核心是

A.产权清晰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D.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

A.收入分配起基础作用B.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C.价格形成起基础作用D.经济布局起基础作用

1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非常重要,我国的宏观调控要以

A.计划调控为主B.间接调控为主

C.直接调控为主D.经济调控为主

13.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社会生产力

14.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A.社会福利B.社会救助C.社会优抚D.社会保险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一般特征是

A.市场竞争公平化B.市场行为法制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D.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的主体,它的特征有

A.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B.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

C.企业必须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D.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

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下列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A.计划是社会主义的特有的属性

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C.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表明

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C.计划和市场可以共存,具有互补性

D.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5.单纯市场机制调节自身的弱点和缺陷表现在

A.它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

B.无法解决经济总量平衡经济结构合理的问题

C.无法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D.无法从总体上保证资源合理配置

6.我国现阶段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有

A.个人业主制B.合伙制企业C.股份有限公司D.有限责任公司

7.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A.产权清晰B.权责明确C.管理科学D.政企分开

8.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的所有者权益包括

A.资产受益权B.重大决策权C.资产支配权D.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9.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有

A.个人业主制企业B.法人制企业C.有限责任公司D.股份有限公司

10.一些企业过去发生问题“不找市场找市长”,现在则是“不找市长找市场”。这一变化说明

A.企业和市长已不发生关系B.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经营活动

C.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在增强D.企业有了依法自主经营的权利

11.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有

A.发挥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作用的必要条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C.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前提

D.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外部条件,微观搞活和宏观调控相统一的结合部

12.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保持经济总量的大体平衡

B.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

C.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

D.优化国民经济的经济结构,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3.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间接调控,其特征有

A.主要通过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手段实施调控

B.国家计划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是指导性的

C.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再直接干预

D.行政手段不再成为调节手段

14.社会主义国家用来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有

A.利率B.汇率C.税收D.法令

15.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紧急任务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A.个人自愿 B.城乡有别,地区有别

C.统一规划,分类管理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16.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社会救济B.社会福利C.社会互助D.优抚安置

17.我国现阶段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和作用是

A.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加快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C.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D.维护社会安定,为居民提供安全网

三、辨析题

1.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一种经济手段,不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什么不同。

2.转变政府职能后,政府在调节经济时要采用宏观调控,不能再采用带有强制性的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

3.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都是由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

4.市场主要管资源配置,政府主要管计划。

5.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政府的角色是“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统一。

四、分析题

1.以下是我国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的部分材料:

材料1

1990年,邯钢与其他钢铁企业一样,面临内部成本上升、外部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经济效益大面积滑坡。当时生产的28个品种有26个亏损,总厂已到了难以为继的状况,然而各分厂报表中所有产品却都显示出盈利,个人奖金照发,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厂内核算用的“计划价格”严重背离市场,厂内核算反映不出产品实际成本和企业真实效率。

邯钢从1991年开始推行了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改革。用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成本,使目标成本等项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

摘自《经济日报》

邯钢由于紧紧抓住了单位产品劳动时间的节约,使它们的产品成本连年下降。按同口径计算,1991年下降6.86%,1992年下降4.83%,1993年下降6.13%,1994年下降8.9%,1995年下降1%,利润同样连年增长。

摘自《当代经济研究》

材料2

邯钢针对产品的不同情况,对原来亏损但有市场的产品要做到不赔钱或微利,原来盈利的产品要做到增加盈利,对成本降不下来的产品停止生产。

摘自《经济日报》

从1991年到1997年,邯钢共投资40多亿元进行了22次大中型技改,每项均比别的企业少投入30%~50%的资金,但效益却多产出50%以上……,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高品质钢材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只能生产普通建筑钢材局面,形成以板材为主,建筑用钢材为辅的产品结构。

摘自《瞭望》

材料3

通过学习邯钢,邢钢〈邢台钢铁公司〉人学精了,学得有了市场观念……严格抓管理,吨钢成本下降,产值和销售收入都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总成本却比去年下降了5.9%。

摘自《经济日报》

济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是在学邯钢过程中,从冶金行业涌现出来的又一个典型。济钢学习邯钢既掌握了邯钢经验的实质,同时又在具体方法上加以创新。其不仅依据市场情况和目标利润倒推出成本计划,而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影响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上,根据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同行业前三名和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的原则,正算成本,然后比较修正,确定出科学的成本计划再进行层层分解、层层考核。从1993年到1998年济钢在提取设备折旧率11.28%,比全行业平均水平几乎高出一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却由1.48亿元提高到1.8亿元,增幅达21.6%。

摘自《经济日报》

请回答:

(1)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邯钢主要改革举措的科学依据。

(2)结合材料2分析邯钢经营的成功所在。

(3)结合材料1.2.3谈谈推广邯钢经验的意义。

2.下列是有关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材料

材料1

据199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去年下半年以来实施的以扩大财政投资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在宏观调控方面采取的一项果断而有益的措施,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取得了明显效果。据统计,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约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对基本实现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2

据1999年7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经济生活中既有过去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也有新出现的问题。特别是今年3.4月份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①是外贸出口下降,贸易顺差大幅度减少,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由过去的有力拉动转变为明显制约。②是消费需求不足。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对未来减收增支的预期增强,导致居民储蓄倾向强化,消费意愿减弱,制约了总需求的增长。③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④是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下降的时间更长。⑤是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材料3

据1999年7月16日《人民日报》报道,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宏观调控必须实施综合性对策。要进一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努力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同时加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改革,确保社会稳定,以继续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请回答:

(1)简析制约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2)怎样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刺激投资需求的增长。

(3)怎样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消费需求?

答案、解析与内容链接

一、单选题

1.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过去我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对比中来明确重大突破是什么。过去我们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划等号,今天,我们的认识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可以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可以采用。因此,我们不再把市场经济看作是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这是在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或转变。A选项是过去的错误认识。题目中的B.C各选项都是对市场经济具有的特征的客观描述,在这些方面并没有涉及到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但是,如果没有从题干上指出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来分析这些干扰项,那么,其干扰程度确实是比较大的,因为从这些干扰项本身来看,都是正确的。

2.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解析]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曾经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因此答案选C.

3.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主要表现在:(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们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这些特点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具备的,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

4.B

[考点点拨]此题考查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认识。

[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使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套改革,从而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是正确选项。A.C.D是干扰项,排除。

5.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

[解析]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6.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解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作为国有经济的代表和企业之间具有清晰的产权关系,拥有出资者所有权,企业又可以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所以选C.

7.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转变政府职能。

[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十分关键。它要扮演以下几个角色:国有资产所有者,社会行政管理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政府要转变职能,要具体做到:(1)实现政企分开,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2)分离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制职能。(3)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

8.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解析]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它有传递信息、调节供求、刺激生产、调节收入的功能。我国目前价格改革的目标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是价格形成的主体,竞争是价格形成的条件,价格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市场供求,价格形成的基本形式是企业定价,而价格机制运行的基础是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公开竞争的市场秩序。

9.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指产权关系清晰,即企业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都有明确的界定。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拥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10.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司制。

[解析]公司制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它把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公司制最核心的是其企业法人内部的治理结构,选项A.B.C只是其具体特点。

11.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

[解析]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应选择B.AD两项内容应该属于宏观调控的范畴。关于C项,价格的形成机制也主要是由市场形成价格,这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核心,但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因此,市场不是价格形成的基础。综上所述,ACD不是正确选项。

12.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宏观调控。

[解析]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二是间接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要以间接调控为主。

13.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解析]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国情出发,兼顾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因而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只能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不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提高福利。B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内容。C和D不属于社会保障的范围,故A正确。

14.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的核心。

[解析]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五方面构成且具有不同地位。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和最基本的内容;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低纲领;社会福利是最高纲领,其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社会优抚对象往往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劳动者,因而是特殊层次的社会保障,被称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特殊纲领;社会互助是社会成员自觉帮助有特殊困难或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如希望工程、幸福工程等,可看作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纲领。对此,考生应有尽有明确的概念。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选项ABCD四个方面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注意,本题还可以以题干为基础,变换备选项命制辨析题。

2.ABCD

[考点点拨]本题所考知识点: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特征

[解析]在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规律和优胜劣汰法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直接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性经营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特征。所以选项A.B.C.D都正确。

3.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解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把握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要理解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所以A不正确,应选BCD.

4.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解析]这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它表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所以A是不对的。市场调节根源于社会化生产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和计划调节一样都是经济手段,可以共存与互补,计划与市场的多少,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5.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点。

[解析]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ABCD是市场机制调节自身的弱点。如果此题改为“计划经济体制的弱点缺陷为”,则有:对微观经济活动中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难以发挥作用;计划脱离实际;动力不足、效率低等。

6.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

[解析]市场经济在其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企业制度,即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来说,前两种规模都比较小,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都采取公司制形式,公司制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7.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解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十六字”,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个知识点在1996年、1998年曾以不定项选择题形式考过,今后仍是考查的重点。

8.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现代企业制度的知识。

[解析]这道不定项选择题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知识点有关内容命制的一道知识性试题,考查考生对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者权益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出资者作为股东可以领取股息收入,即享有资产受益权。出资者作为股东还可以参加股东大会;作为大股东,还可以参加董事会,享有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也就是说出资者的所有权益也包括选项A.B.D的三项权力,所以ABD是正确选项。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选项C属于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的具体内容,所以不符合题意要求。

9.CD

[考点点拨]本题所考知识点: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

[解析]A、B两个选项指的是两种基本企业制度C、D两项才是公司制企业的主要形式。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都是公司制,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种典型形式。

10.BCD

[考点点拨]本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是企业和政府的关系。

[解析]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市长代表政府对企业往往是发号施令,是直接对企业管理与命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长作为政府的代表,他对企业的管理以宏观调控为主,主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经济手段管理企业,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也逐渐扩大,但并不意味着企业与市长已没有关系,因此A不选。

1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意义。

[解析]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条件。选项A、B、C、D是其重要性的具体表现。

12.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解析]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和具体任务。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从根本上说要服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选项ABCD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答案全部正确。

13.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

[解析]该题的解题思路应从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的比较中来把握间接调控具有的特征。直接调控的特征是:在调控方式上,以指令性计划为主;在调控手段上,以行政手段为主。由这两方面的特征决定,直接调控必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间接调控的特征是:在调控方式上,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在调控手段上,是以各种经济手段为主,并且把法律规范、信息指导作为调控的重要手段。这时的行政手段已不再作为主要手段,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行政手段,而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才采用的一种调节手段。根据上述的比较,就能够准确地从各选项中选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间接调控具有的特征。

一部分考生可能会选择干扰项D.这说明他们对间接调控与行政手段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搞清楚。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的区别是在于行政手段已不再是主要的调控手段,即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经济手段为主。因此,间接调控并不完全与行政手段对立,在间接调控的情况下,行政手段仍然是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但只限于必要的行政手段。所以,不能简单地一看到间接调控,就认为行政手段不再成为调节手段了。

14.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解析]解题时要明确,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借助于价格、工资、利率、汇率、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通过对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的调节,来协调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经济杠杆是一种调节手段,它采取了价值形式,是进行间接调控的主要手段。D属于法律手段的范畴,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15.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的把握。

[解析]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是:(1)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2)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3)按照社会保障的不同类型确定其资金来源和保障方式,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办法应有区别;(4)提供社会互助;(5)发展商业性保险业,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B.C.D是正确选项,在这五项基本要求中,体现不出“个人自愿”这一要求,所以A是干扰项,排除。

16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

[解析]社会保障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关系着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它一般由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几个方面组成,社会募捐不属于社会保障。

17.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和作用。

[解析]ACD三个选项正确反映了题目的要求,A项是基本目标,C.D两项是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按劳分配原则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反对不劳而获。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要充分反映这一原则,真正体现效率优先。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在这个过程应尽量体现社会公平原则,这虽然和按劳分配原则相背离,但有利于社会安定。

三、辨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答案要点]

(1)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所以,市场经济的实行,意味着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这表现在:一是市场机制调节价格,二是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市场机制调节需求。这三方面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就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真正起到基础性作用,从而表明实行了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共性: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完备的经济法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因而具有特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是公有制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在公有制企业中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对国家职能的理解。

[答案要点](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能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它也有明显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如自发性、滞后性和微观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由社会主义国家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宏观经济调控,即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一是间接宏观经济调控,即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主要以间接调控为主。

(3)国家在实行宏观调控的同时,也不排除采取一些具有强制性的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因为必要的行政手段可以保证法律、经济手段的正确实施或应付比较紧迫的状态,因而它是不可缺少的。

3.[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不良现象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答案要点](1)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有些确实是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所诱发,如见物不见人、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等;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予以纠正。

(2)应该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腐败与市场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权钱交易行为,似乎是同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有关,但如果深入分析,就可以发现,权与钱实质上并非等价的东西,权与钱的交易也不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交换行为;这些往往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市场机制尚未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成熟和机制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影响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和克服。

4.[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市场和计划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要点](1)市场是资源配置方式。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及时准确地促进生产和需求的相互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有缺陷,主要是它是“事后调节”,即市场经营者往往是在其产品生产后才收到市场信号,此时,往往容易造成损失。市场经济这种缺陷,需要依靠计划来纠正或弥补。

(2)计划同市场一样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事前调节”,能从许多方面弥补市场的缺陷,因而,计划对任何国家也是需要,计划的另一特点是“权威性,指导性,它由政府来执行更为合适。”

(3)从市场与计划的特点和国内外经济实践来看,市场主要管理资源配置,政府要管计划是合适的,但是,应该指出政府管计划也是在管资源配置,但是,它是间接地,通过宏观的计划来指导资源配置。因而,确切地说,应该是政府主要管宏观调控。

5.[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应有的基本关系,对我国原有经济体制中这方面弊端是否能正确认识。

[答案要点]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的经济活动中,既直接经营管理企业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又负责经济的调控扮演“裁判员”的角色,这是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之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运动员”;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当市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政府一般不应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改变政府在生产经营性经济活动中的双重身份,是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

  四、分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价值规律及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要点](1)邯钢在内部管理改革中,改变过去严重背离市场的作法,采取“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方法,遵循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要求;尊重市场,努力使本企业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邯钢经营的成功在于:注重适应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注重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3)冶金企业的改革经验和效果表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树立市场观念,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提高活劳动的生产效率,努力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这些都具有普遍意义。推广邯钢经验,使广大企业普遍减少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同量的社会总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手段和作用的理解。

[答案要点](1)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制约有效需求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造成我国出口下降;也有国内生产过剩,缺乏投资热点,居民收入增长不快等问题,造成投资不旺,消费不振。当前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全面的需求不足,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实施综合性的对策。

(2)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国债发行,扩大政府投资,同时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扩大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放宽投资领域,积极启动和引导民间投资,保持投资需求的较快增长。

(3)通过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水平,增加公职人员的工资,相应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等措施,调整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政策,刺激消费需求。

2万+
1 点赞

模拟试题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