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课真题(回忆版)
说明:以下试题由考友回忆,仅供参考。 北大外哲考两门专业课,一是综合考试,一是西方哲学史(二) 综合考试包括中国哲学史与现代西方哲学(黑格尔之后的西方哲学) 其中中哲分值为50分,现代西方哲学为100分,共150分。 综合考试 论述1 (每题25分,共2题) 后期墨家逻辑思想 张载的气理论 论述2(每题25分,共4题)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方法 萨特的绝对自由 克里普克的命名理论 维也纳学派的物理主义及统一科学纲领 西方哲学史(二) 1简答(解释下列名词,每个5分,共50分) 泰利士 火(赫拉克利特) 形式因 太一 奥康剃刀 广延(笛卡尔) 必然联系(休谟) 绝对同一(谢林) 哥白尼革命(康德) 忘记了一个名词 2论述(每题25分,100分) 柏拉图洞穴比喻的哲学思想 洛克对天赋观念的反驳 斯宾诺莎的“观念的次序与事物的次序” 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基本特点 ps:以上内容是准确的,但是忘记了一个名词解释,希望有人补充。 另外谈谈自己一点复习专业课的感受与经验,希望对明年考研的朋友有用。 前期选书看书就不说了。我想谈谈考前2月左右的应试工作。 最好对专业课做完全应试化的准备,做好对十年来真题的统计工作, 统计的内容应该涉及到不同时期哲学的分值比例(比如西哲史中,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的分值比例) 哲学家出现的概率,某个哲学思想出现的概率,名词解释涉及哪些概念,大题主要涉及哪些哲学家的哪些思想。 在这个基础上的建立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包含绝大部分可能考到的哲学家的思想。 以西哲史为例, 数据库中应该包含至少50个名词解释,每一个名词都要精心准备堪称完美的答案。名词的比例按照不同时期名词考到的概率分布(基本上,古希腊:中世纪:近代=3:2:5)。大题应该不少于20道,基本分布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洛克,笛卡尔等人中,并为每道题准备堪称完美的答案。 把这数据库中得的内容当作重中之重,要达到滚瓜烂熟的程度。然后再结合之前的统计数据,有重点的关注其他哲学家,哲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