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中的情景题(1)
“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化学或物理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发生变异。据此回答1——3题。 1、“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物质前提是(b) A、要掌握高科技知识 B、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存在 C、人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 D、有意识地改造自身属性和变化规律 2、“人工诱变”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a) A、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正确发挥 B、 是否认识到精神的力量是无法战胜的 C、 是否认识到人类社会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 D、 是否正确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3、生物育种运用“人工诱变”的新方法,启示我们(c) A、应改变规律,推陈出新 B、应大胆想象,推翻现成结论 C、应解放思想,具有创造性思维 D、应不断创新,否定历史 4、从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到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段话主要说明了(b) A、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B、 当代共产党人正确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 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D、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坚持两点论 5、2002年5月20日零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东帝汶当选总统古斯芒移交权力,东帝汶共和国终于正式成立。东帝汶立国来之不易,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 A、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当中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6、康德认为:“因果联系只是人们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形式。”马赫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他们的观点错在(d) A、否认了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 B、否认了自觉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C、否认了主观能动性 D、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7、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危害,也给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 A、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D、应该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其本质 10、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表明(b)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外部条件影响事物的发展 C、内在因素决定事物的发展 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8、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c)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9、2001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在广西贵港正式成立。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制糖废料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废渣造纸——黑液碱回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10、上题材料中提到的利用制糖工业的废物生产出新的产品,既创造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这体现了(b) A、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 矛盾一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C、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11、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d) A、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 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C、 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12、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溶脂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DDT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这一事例表明(d) A、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 认识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C、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D、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1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不过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c) A、否定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4、稻草灭菌试验表明,温度达到80度,加热一小时,10余个主要菌种经干湿热处理全部死亡,当消毒炉温度达到90度,稻草性能破坏,失去用途。这一研究提供的方法论意义是(c) 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15、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对解决台湾问题可以实行更加宽松的政策。这一决策主要反映了(d) A、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C、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统一 1.某农民生产了200公斤鸡蛋,到集市上卖出了199公斤,把卖不出去的1公斤提回去自己吃了。这一事实说明( D ) |